關於我們
培力學苑的宗旨是推動及支援社會服務使用者表達他們的生活經驗,透過「用者參與」讓他們的聲音能得到服務機構及社會人士適當的關注和重視;也讓社會服務機構及企業能與服務使用者建立互惠互信,透過參與式決策改善及創新服務。
培力學苑的宗旨是推動及支援社會服務使用者表達他們的生活經驗,透過「用者參與」讓他們的聲音能得到服務機構及社會人士適當的關注和重視;也讓社會服務機構及企業能與服務使用者建立互惠互信,透過參與式決策改善及創新服務。
惟有集思廣益,方能訂定良策
大與小的聲音,也不會被忽視
南或北的意見,都可以尋共識
與「用者」結成伙伴
讓「參與」成為文化
將「經驗」化成知識
把「共識」變成可能
學苑是滙聚經䌞知識及專業知識的樞紐,
團隊成員包括各方専業人士以及服務使用者。
創辦人及董事局主席
在投身學術界以前,我有二十多年從事社會服務前線及管理工作,有一件事我一直都很上心,就是如何在服務規劃上好好吸納服務使用者的聲音。過去十年,我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任教本科及研究院有關社會服務管理的學科,並專注研究社會服務管理中「用者參與」的實踐。我亦與本地社福機構的同工及服務使用者並肩,推動「參與式行動研究」,去支援用者參與共同決策。培力學院的成立,正是匯聚力量,進一步推動參與文化。
創辦人及董事局副主席
註冊社工,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並從事有關身心障礙者的研究及倡議工作。自九十年代初,一直與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照顧者同行至今,深信「參與」和「充權」的力量,在實踐這兩個理念的過程中,見證了服務使用者的成長外,亦體會到他們的參與,對服務和政策帶來的正面效果。時常記起 1992年製作的電影《歡樂之城》(City of Joy, 1992) ,電影中提到,當我們面對難以接受或令人沮喪的社會問題和現象時,有三種人生態度:逃避 (escape)、旁觀 (observe)、或參與 (participate) 。於我而言,我不會選擇逃避,當沒事發生;亦難以冷眼旁觀,因我是按捺不住的那類人;因此,我會選擇「參與」其中,一同經歷、一起發揮影響力。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葉鵬威先生 (秘書),全港傑出第三齡人士
梁永宜先生 (司庫),資深註冊社工
文樹成先生,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
何家樑先生,註冊社工
吳家禧先生,劇團藝術總監
徐國基先生,大律師
葉健強先生,註冊社工
陳肖齡女士
彭桓基先生
梁家年先生
透過過往的研究工作,我們掌握了一些有關「用者參與」的新角度和工作手法。我們會為社會服務從業員和服務使用者提供訓練課程和工作坊,輔以跟進指導,以培養能力和更新觀念,去應對「用者參與」過程會遇到的困難,促進與用者協作的效能,以改善決策的質素。
社會效益
推廣參與式決策的文化
培力學苑希望藉着提供具體的參與程序及培訓,令社會服務可以讓更多持份者參與決策過程,讓不同角度的聲音都可以被考慮。
對社會服務界的支援
很多從事社會服務的同⼯都相信「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可是現實處境總會出現很多難以處理的困難,培力學苑會以第三方角色,為他們提供支援以應對知識及技巧上的困難。